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30文学 www.630wx.com,庄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 民。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 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理也。德无不容,仁也; 道无不理,义也;义明而物亲,忠也;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信行 容体而顺乎文,礼也。礼乐遍行,则天下乱矣。彼正而蒙己德,德则 不冒。冒则物必失其性也。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淡漠焉 。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 ,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

    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 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 ,兴治化之流,枭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 。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 ,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由是观之,世丧 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道之人何由兴乎世,世亦何由兴 乎道哉!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 隐矣。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 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 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 也。古之存身者,不以辩饰知,不以知穷天下,不以知穷德,危然处 其所而反其性,己又何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 小行伤道。故曰:正己而已矣。乐全之谓得志。

    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 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也。寄 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 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 不荒也。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b>译文</b>

    这样的人很不少吧,早在童年已被儒师灌了一脑袋的 仁义礼乐,塞了一肚皮的富贵荣华。天性被扭曲了。正德 被扳歪了。一副庸俗嘴脸,不好恭维他。现在据说醒悟, 他要发愤求学以恢复天性,他要深刻反思以回归正德。问 他:“求学学什么?”他答:“读儒圣的书。”问他:“ 反思怎样思?”他答:“听儒贤的话。”他哪知道,那些 书愈读天性愈渺茫,那些话愈听正德愈遥远。糊涂虫是这 类人的共名,我还能说什么。

    古人修道,不在乎读不读,不在乎听不听,总在恬静 。安恬守静自然能培养出智慧来。智慧培养出来,不拿到 社会上去滥用,还须用于自我反省。这便是用智慧反哺恬 静了。智慧与恬静循环不已的互相促进,以恢复天性的和 谐,从而得道。古人修道,以自己的德行影响别人。别人 得助,也许从此走上正路,但是这种影响是潜默的,非强 加的。以自己的德行强加别人,只能扭曲别人的天性。

    太古时代,人类日子过得混混茫茫,共同分享恬淡。 彼此甘于寂寞。那时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各自安静,互相 谐和。鬼神都无为,不制造麻烦,一年四季循环有序,从 不乱套,一切生命活够天年,从不短寿。人固然已掌握相 应的知识,但是不去推广应用。这是最单一的至德之世, 连酋长也没有。当时大家做任何事一律随顺自然,根本不 必有为,所以无为而治都还谈不上呢。

    后来才是远古时代,非单一的至德之世,上有酋长了 ,下有百姓了。大酋长燧人发明用火,大酋长伏牺发明畜 牧,他们相继以无为治天下,由于物质生活有所改善,人 类日子过得好了。虽然仍是至德之世,大家顺随自然,毕 竟难返单一状态。这是德衰了的结果。

    再后来德更衰,国王取代了大酋长,炎帝黄帝相继以 有为治天下。这是有德之世,大家不再顺随自然,生活方 式开始装模作样。所幸者尚安定,百姓得过且过。

    再再后来,德衰到底,有德之世遂结束。尧帝舜帝带 头以文明治天下,所以官阶增设,百姓划分等级,生活方 式更加装模作样,而且五花八门。文明社会,狡诈取代淳 厚,浮华取代朴实。只要能见效,哪怕背道。只要行得通 ,哪怕丧德。于是大家不顾天性,想怎样便怎样。人人怀 着忮心,互相嫉妒。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官方用尽心智和 能力,仍嫌不够。于是又在文明教化之外,颁布条文治罪 ,另添扑板打臀。条文坑害老实,扑板威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